当前位置:才干咖>节日范文>冬至节>

有关冬至日记范文汇编八篇

才干咖 人气:2.33W

时间如快马般匆匆,一天又过去了,我们对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,是时候写好总结,写好日记了。日记你想好怎么写了吗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冬至日记9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有关冬至日记范文汇编八篇

冬至日记 篇1

20xx年 X月X日 天晴

刚拿起碗里的包子。妈妈走了过来说:“吃好了,做一下作业去折元宝。”我说:“好,那为什么要折元宝。”妈妈说:“今天是冬至。”哦哦哦。我快速的吃好,做完了数学作业。

终于开始折元宝。不好忘记了怎么折,在上上上个星期六还折的。我就偷偷的看奶奶怎么折。哦,怎么简单都不会。我们一边折,一边说。奶奶说:“怎么这么久都没听到你们考试了?”我说:“您怎么这么喜欢考试?”奶奶说:“我就喜欢你们考试得好成绩,参加比赛得好名次。”折好了,奶奶和妈妈就炒菜了。

开始烧元宝了,让弟弟在门口烧几张,再进门。全部烧好了,我就拿去倒了。我记得上次,有人再钓鱼,我倒在了枯草上。就去吃饭了,我看见了那里在冒烟,就跑了过去。不好着火了,这几个钓鱼的人怎么不灭火。他说:“不要紧。”我不放心,就浇了五桶河水。所以这次我一倒,就连浇了几盆水,吃一堑,长一智。

冬至日记 篇2

今天,是我们老家(福建莆田)扫墓的日子。俗称“冬至节”,“冬至节”里,农家团聚搓丸籽、吃丸籽,故我们都称“冬至丸”——此节有团圆之义和祭祖等习俗。

每年,处头打工的人儿,一般这时都会赶回家,上山扫墓,祭祀祖先,行孝礼。

这是莆田人一年节日里很重要的一个节,有“小过年”之称。

我在山东,今天天冷,在宿舍自己也煮上一碗“冬至丸”,吃上一回

——权当思念家乡吧。

在老家莆田,冬至节的时候,家家户户都搓汤圆,还摆上贡品,祈求团圆平安。这一独特的民间习俗一直延袭至今。

冬至节的前一夜,按照莆仙民间风俗,厅堂上点亮了红蜡烛,祖先神位前的晾箔上装红福橘。

并插上一支”三春”(福禄寿纸花),一同供奉在桌上的,还有用红纸封着的10双筷子,以及一排生姜和一块板糖。

这些供奉的物品都有着美好的寓意:

——供筷子,表示一家团圆;

——供生姜,表示家庭红火兴旺;

——供板糖,表示生活甜美幸福。

吃完晚饭,全家男女老少便围聚在亮堂堂的大厅中,热热闹闹地搓丸子。

丸子搓好后,要点着夜明灯,把丸子、生姜、板糖、红筷子等一起摆在厨房灶公前过夜。

冬至节一大早,把丸子放进锅里煮熟,再拌上白糖,就可以吃了。有的人家在煮丸子时,还适量切几片生姜和少量板糖放进锅里,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。

冬至节早上吃了丸子后,全家人便带着煮熟的丸子、水果等祭品,上山扫墓,祭祀祖先。

冬至日记 篇3

20xx年12月22日星期一晴

今天早上起床以后听妈妈说今天冬至,中午了给我们包饺子吃。中午放学回来以后妈妈已经包好一些饺子了,我问妈妈吃的是什么馅的饺子,妈妈说是大葱馅的,妈妈问我饿不饿,我说早就饿的肚子咕咕响了,妈妈就赶紧的往锅里下饺子,等了有十来分钟饺子就煮好了,妈妈给我盛了一大碗的饺子,我端起碗迫不及待的就吃了起来,哇……好烫,妈妈说慢点吃,饺子刚盛到碗里能不烫吗,我傻傻一笑端起碗就往屋里走了,到了屋里我慢慢的品尝着饺子。

哇这饺子真是好吃,不到半小时这一碗饺子就都到我的肚子里了。

冬至日记 篇4

11月27日 星期日

冬至,是二十四节气之一。在这一天里,是一年中白天最短,夜晚最长的日子。相传漫长的夜晚如果不能吃饱,就会挨饿,而麻糍这种食品不易消化,所以人们在这一天都要吃麻糍。这个传统文化就从汉代一直传到现在。

今天,我就来提早体验做麻糍吧。首先,我把檽米粉倒进盆里,然后放入适量的水。我一摸,啊!细细的,滑滑的,真舒服呀。再把檽米和成团,我一看,哈哈,我的手都成白鸡爪啦!我继续做着,把面团分开,揉成一个个小面团。最后把它们放在锅里,再等几分钟,就可以出炉啦。过了一会儿,我打开锅盖,发现面团都浮上来了,好像在做运动呢!我连忙把它们盛出来,放进豆沙粉里,搅拌几下,麻糍就做好了。我一尝,软软的,甜甜的`,啊,真好吃。妈妈说:“吃了麻糍就长了一岁!”“那我明天再做一次,”我呵呵一笑,“那就可以再长一岁了。”话音刚落,妈妈和姐姐就哈哈大笑起来。

去年,国务院还把冬至列为我国的假日,把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下来,让人们更深刻的记住它。

冬至日记 篇5

今天是20xx年12月22日,是农历的冬至。冬至这天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,这一天太阳处在北回归线上,以后就会渐渐地向北移动。在我的家乡,就有“吃了冬至饭,一天长一线”的说法。意思就是过了冬至这天,妇女纳鞋底用的线,逐日就得多用一根,也就是说白天变得越来越长了。

立冬是一年中冬天的开始,冬至的意思则是表示冬天过了一半。冬至实际上表明北方寒冷的冬天才刚刚开始。古人云:“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。”就说明一九、二九之后的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。冬至刚好是头九的第一天,过了九九八十一天,气温就会渐渐升高。九九就是九个九天。具体来说,就是从冬至这天算起,向后数九个九天。第一个九天称“一九”,最后一个九天称“九九”,一共是八十一天。在每个九天中,气温的冷暖变化不一样。在豫东,流传着这样一首冬九九歌:一九、二九伸不出手,三九、四九冰上走,五九、六九抬头看柳,七九、八九狗伸舌头,九九八十一,老狗卧阴地。冬至过后,就是小寒和大寒。在大寒这个节气过后,接下来就是立春。立春意味着冬天过去,春天已经来临。立春是在六九的第一天。农谚有“春打六九头”的说法。即使过了立春,北方的天气还会再冷上一阵子,“九尽花不开”嘛!

立冬在二十四节气中,占有重要的地位,它和接下来的一年中的天气和收成有着密切的联系。勤劳的华夏先民在与大自然朝夕相处的过程中,通过冬季、春季的物候现象,发现和总结出一些规律,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宝贵的经验。“头九好天,九九好天”,说的就是冬至这天要是晴天的话,在九九这天也必定是好天气。“头九一场雪,九九像六月”的意思是:冬至这天如果天气冷得很,就说明天气冷得比较早,那么到了九九的时候,也就是惊蛰的时候,天气就会很热。“冬至湿了老鸹毛,麦从水里捞”中的老鸹就是乌鸦,这句话就是说冬至这天如果是雨雪天气的话,乌鸦的羽毛会被打湿,那么来年的麦收季节,也就是在芒种节前后,必然是阴雨连绵的天气。有经验的老农会在冬至这天关注天气,如果是晴天的话,他们会很高兴;如果是阴天,他们会企盼天公千万不要下雨雪;如果这天恰好是雨雪天气,他们一定会唉声叹气。不过,时代变了,老歌子也不是那么灵了。

在我的家乡,有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。民间有冬至这天不吃饺子的话,耳朵会被冻掉的说法。在豫东平原,节日往往会和吃联系在一起。过春节自然就不用说了,正月十五要吃元宵。我们这里还有“十五圆,十六扁,十七、十八擀蒜面”的顺口溜。意思就是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,人们要吃汤圆;在正月十六这天中午,大家要吃扁食(饺子);到了正月十七、十八中午,家家户户就该吃捞面条了。农历的二月初二早上,大家吃煎饼,出嫁的女儿在上午的时候还要给娘家人送去一些。农历五月初五这天,人们吃粽子。农历的七月十五,也就是中元节,家家户户要吃小米饭。在八月十五这天吃月饼。在我们这里,农历的十月初一也是一个节日,这是一个祭祀去世亲人,给他们上坟、烧纸的节日。我们这里有“早清明,晚十一”的说法,就是说每年给去世亲人上坟的时间有两个:上半年要在清明节之前的几天,下半年得在农历十月初一以后,一般就在初二或者初四,再晚也不会晚于十月初六。在清明节这天,没有说吃什么东西,但在十月初一这天要吃上一顿饺子。冬至这天要吃饺子。“冬至十天阳历年”,在阳历年,也就是元旦这天,家家户户中午也通常包饺子。腊八这天,大家中午吃大米饭,晚上喝腊八粥。腊月二十三是祭灶,又到了吃祭灶糖的时候了。现在想来,这些习俗的形成大概与豫东人民勤劳睿智、善良淳朴、顺应自然有关吧!

我是一位七零后,在我的记忆中,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,我们当地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,一部分农村家庭还不能够每顿都吃上小麦面。像我这样的大多数的小孩,冬天就单穿一身棉袄和棉裤,里面也没有秋衣秋裤。上小学的时候,每到下课我们一到教室外面,便冻得瑟瑟发抖。男孩子们便顺着墙站成一排,互相挤来挤去地来御寒。即便到了每年的春节,家长也不能保证给每个孩子都添上一件新衣服。一件衣服,往往是老大穿过老二穿,一直往下面爱心传递。父母给我们几分钱让去买水果糖吃,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,平时能吃一顿捞面条就是改善一次生活。因此,我们小孩子对过节都充满了期盼,吃上一顿饺子往往会高兴上几天,尽管平时吃的大多是素饺子。进入八十年代后期,农村的经济有了大幅度的提高,吃饺子和吃捞面条已经成为家常便饭。近十年以来,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,天天就像过去过年过节一样,现在反而有很多人想吃杂粮了。

我今年正好四十岁,对于祖国三十几年来迅速的发展,我是一位见证者,更是一位受益者。我们有理由相信:在今后的日子里,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富强、民主,我们的日子过得会越来越好。

冬至日记 篇6

冬至快要到了!听说我们班要在学校里做汤圆,一想到能马上吃到又软又香又甜的汤圆了,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。而且,这次我的妈妈也报名参加和我一起煮汤圆,我感到特别开心。

要开始做汤圆了,首先,我们一定要把手洗得干干净净。然后,魏老师开始给我们分组。我和林育汝|、徐匡钲、陈煜然、龚俊宁一组。我们把芝麻馅揉搓成像弹珠一样大小的小球。再把糯米粉揉成圆形,中间再挖一个洞,把芝麻馅放在里面,再揉圆。做好后,端给妈妈们煮。我发现同学们有的做得很大,有的做得很小,特别是徐匡钲的巨无霸汤圆,芝麻馅都露出来了。

吃着自己做的汤圆,我心想:我又大一岁了,我一定要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!

冬至日记 篇7

陕西有谚语:“冬至大如年,先生不放(假)不给钱。冬至大似节,东家不放(工)不肯歇。”就是说,冬至像过年一样重要,学生、长短工都给享受假期。

过去为人佣工扛活的,习惯在冬至节与东家结算工钱,准备回家。东家按传统要设宴招待伙计,并且相互商议下一年的事宜。今天,一些农村个体户企业,还保留此俗,在冬至节设宴共饮。

南方也一样。《吴中岁时杂记》载:“冬至大如年,郡人最重冬至节。”冬至前一天,亲朋好友互相赠送食物,称为“冬至盘”。这天晚上人们设宴饮“节酒”过冬至夜。

潮汕地区民谚云:“冬节没返没祖宗。”意思是外出的人,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,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。

冬至大如年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祭祖。河北《深泽县志》记载:“冬至,祀先,拜尊长,如元旦仪。”意思是说,冬至祭祖、拜谒尊长,要像过元旦一样举行隆重的仪式。

这是北方,南方如泉州习俗,冬至出门在外者,都尽可能回乡过节谒祖。祭祖仪式与清明节祭祖,合称春冬二祭,十分严格,参加者虔诚之至。

在安徽桐城,冬至节上祖坟烧纸钱祭祖,并在这天修坟整墓。在上海金山,冬至这一天过去有落葬、烧小孩棺材之俗,今则演变为骨灰盒落葬等。杭州、湖州也都要扫墓。

冬至日记 篇8

今天是冬至,是一年当中天气最冷的一天,也是夜最长的一天。同时按人们的习俗,要吃饺子呦。

我也吃了香喷喷的饺子,大人们都说:“只要冬至这一天吃了饺子,就不会冻耳朵了。”我可不想冻了耳朵,所以我吃了好多的饺子。哈哈!